01 August 2010

粵語之死

《粵語廢除法》實施後十五年過去,一些香港比較偏遠的地區,例如天水圍等地,仍然有為數不多的中年人士愛操廣東話,據他們的說法,廣東話在表達情緒方面比較貼切,即他們口中的「比較到肉」,特別在吵架當中,不以廣東話吵架就會失去氣勢,在屋苑之間,更有流傳不以廣東話吵架一定吵輸之說。在此等地區的家庭,大多以雙語溝通,為了子女可以適應社會的大環境及保持個人的競爭力,所以大部份的家長都以普通話作母語,以此跟子女作日常對話,只是家中的長輩如公公婆婆,生於六,七十年代,講了一輩子的廣東話,所以仍然以廣東話跟兒孫交談。

事實上,除了上述較偏遠地區以外,香港大部分地方,甚至整個社會早已經忘記廣東話存在過。不少廣東話時代的港產片,例如周星馳系列,仍然大受年青人歡迎,而不少在《粵語廢除法》實施前已經大力反對的電影及文化界人士,仍然努力開拍廣東話電影,推動保育廣東話文化。大部份粵語上映電影均設有國語配音版及原音版可供選擇,而所有廣東話原音版均規定要配有中文國語版字幕,以方便時下大部分聽不懂粵語的年青人觀看。大部分smart phone均具備了粵語翻譯功能,內設程式自動翻譯輸入的文字,而iPhone更有用家發明了新的application,只要用家輸入正確的器官或動作,iPhone會幫你翻譯成粗口並真人發聲。

粵語的廢除令社會出現聽起來比較平和的氣氛。由於跟粵語相比,國語的髒話選擇性少得多,而且夾離在句子中的順暢度亦不理想,所以人們講粗口的慣性及次數大幅度下降,製造上社會上人人較為平和友善的現象。而廣東話亦成為被標籤為MK人的一大特徵。由於廣東話發音偏向大聲,而且句子中經常夾雜著不同粗口,所以被認為是不入流的表現,亦被時下年青人將廣東話跟金毛及火焰大喇叭褲戲稱為MK三寶。

隨著廣東話式微,「港女」一詞的意義亦有更新的演譯。當下的香港女性都操良好國語,說話時溫柔甜美,氣若游絲,有別於從前「港女」的「大聲夾惡」。港男亦從北上尋妻慢慢回流香港,認為香港女性說話輕柔,而且女多男少,機會自然大增。與此同時,新一代港女反而偏向回祖國找老公。由於大家都操流利國語,溝通自然不成問題,而且國內發展一日千里,不少九十後千萬富翁出現,港女皆認為北上更能嫁到好老公。

廢除法實施多年,爭議聲早就消失得七七八八,而且香港改用國語,與祖國的大市場接軌,不再有兩文三語的問題出現,發展更是一日千里。經濟再次起飛,商機湧現,成功吸引不少投資者,市民人人有工開,人人有薪加,最低工資根本不成問題。十五年過去,廣東話消失了,特首都換了兩個,香港人本著打不死的精神及驚人的適應能力,如常地生活下去。

*純粹虛構,如同雷同,實屬巧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