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September 2010

流浪大西北

美國的十字路口,紅綠燈邊的大型電燈柱上面,經常貼滿不同大小的宣傳單張。小型音樂會的宣傳,新餐廳的宣傳,疑似詐騙網站的宣傳等等。偶爾會看到有一種比較特別:尋找離家出走的小孩的單張。

那時候我剛到美國。有一次在等過馬路的時候,看到一張尋找失蹤兒子的單張,上面有他的照片,身材外貌等等的形容。大概是逛街走失了或被陌生人帶走了什麼的吧。讀下去,原來都不是,小孩子是自己選擇離家出走的。那個小孩子說,他要去當一個流浪漢。

西雅圖的流浪漢非常多,那當然比不上在中國內地的火車站,可是還是滿多的。而且更不一樣的是,內地的乞丐是生活迫人,或受人控制;在西雅圖,當流浪漢,是他們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他們當然只是一部分,真的窮得連家都沒有又不願意工作的流浪漢還是有一堆的。

自願的流浪漢大多不會乞討金錢。他們窮風流,過得逍遙自在。他們喜歡兩三個人結伴,白天就隨意四處流浪,走走停停,跟不同的流浪漢搭訨胡耻,定時定候去排隊拿免費的愛心午餐。到了晚上就到天橋的底下,路邊鋪一鋪就睡了,我不是很了解,可是感覺上他們都有屬於自己睡覺的地方,稱不上是家,大概就像露營的營地吧。 他們雖然不愛家,但都愛寵物。他們都愛牽著跟一條貌似唐狗,跟他們一樣黑的狗一起流浪。,偶爾狗還會幫手背行囊呢。

當然,這種投身於天地之中的流浪漢雖然逍遙自在,但不代表他們友善,即使友善,又不代表他們喜歡跟人打交道。正常人,還是河水不犯井水好。如果他們上前要錢,只要禮拜地拒絕,他們大部分都會識趣走開,甚至祝你有愉快的一天呢。

一樣米養百樣人,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生活,我不能理解這種生活方式,及選擇這種生活方式的理由,就正如他們也不會明白天天朝九晚五加班工作熬出個病來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我也不知道,他們這樣子到底是義無反顧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抑或只是想要逃避現實逃避工作不願意走入社會呢?

11 September 2010

愛,之後呢?

愛,從來都簡單。難的,是因愛而生的行動。

小時候,我們以為愛就是擁有。孩童時期我們已經懂得這個道理,心愛的玩具要好好收藏,碰都不給別人碰。想買新的玩具時則無所不用其極,撒嬌大鬧哀求,反正就是要把玩具弄到手。如果想要的是別人的玩具,乾脆把它搶過來,媽媽罵就哭吧,反正哭過沒事了。買新的給我?我不要新的,我就是要那一個。好了,終於接觸到愛情,打著「自由戀愛」的口號,我們拚命的爭取愛情。別人的男朋友女朋友又如何,愛就要勇敢的說全力去爭,如果他/她真的不愛我我也迫不到他們分手啊,而且愛情嘛,不是你的就是我的,總有傷心的人。然後,發現自己的心很大很闊,可以容納很多人,所以一腳踏兩船,三船,四船......我不是不愛你,只是我也愛她她她而已,所以我希望擁有妳們。

再大一點,書看多了,音樂聽多了,我們學會說愛就是放手。她是我老死的女朋友,情人是一時的,老死是一世的,所以要放手。太多情歌教導我們,放手也是愛的一種。要去美國留學了,我不想浪費你的青春,所以分手,我放手,你才能自由的飛吧。出來工作了,雖然說是朝九晚五,卻加班到天荒地老,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何來時間拍拖?時間都用來糊口,你說你可以等我,但我不能保證什麼,誰能擔保難關之後就是幸福的終點呢?因為愛,所以我們不愛。開始了解生活的無奈,生活中沒幾多盡如人意,所以我們學會妥協,學會放手。生活中有太多東西要兼顧,愛不過是其中一環,當愛不是第一優先,自然需要妥協。我愛你,但我們不能在一起。

愛其實真的很簡單,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可以發生。一個笑容,一句說話已經足夠我們愛上一個人,而且往往毫無道理。明明她就不是我杯茶,為什麼她每次笑都讓我怦然心動?說穿了,愛只是一種感覺,要用文字解釋抽象的東西從來都困難,更何況是人類史上最大的課題。感覺是要來便來,你阻止不了,亦勉強不來。愛很簡單,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卻很複雜:她有男友了怎麼辦?她不愛我怎麼辦?她聽不懂廣東話而我又不會日文怎麼辦?

愛上一個人容易,但難題是,之後呢?

人造星星



大概是因為霓虹燈把天空都蓋住了,所以我們養成了爬到更高處的習慣,用萬家燈火代替消失了的星空。所以我們把鐵塔大廈建得越來越高,不是為了更貼近天空,而是要更遠離地球表面,上帝的銀河看不到了,至少有文明的廣告畫作補償。

紐約帝國大廈的夜景舉世聞名,親眼見識才知道名不虛傳。聽說天氣好的時候能遠看新澤西,其實就算不是這樣,單是整個紐約已經夠你目不暇給了。最能吸引我的不是布魯克林大橋,也不是孤獨的自由神像,是 Rockefeller Center 的溜冰場。剛好是冬天,溜冰場有一堆螞蟻似的黑點,提醒我這個紙醉金迷的城市裡還是始終人來人往。唯一的缺點是慕名而來的人太多,小小的觀景台始終積滿了遊客。

賭城拉斯維加斯也有夜景,雖然不高。在 Paris Las Vegas Hotel 你可以爬上袖珍版的鐵塔,俯瞰永不打烊的賭城。然而,最值得看的其實這樣遠那麼近,望向對面的 Ballagio,靜靜等待每十幾分鐘一次的水舞,那時候才懂得為什麼明明噴泉表演卻叫作「水舞」了。退一步何止海闊天空,在噴泉旁的頭等座抬頭看得辛苦,原來包廂設在鐵塔的高處。

差點忘了,住了好幾年的西雅圖也有夜景。在太空針上的我還未見識過,因為從未上去過。西雅圖有特色的建築物不多,爬上最特色的太空針看下來我怕認不出這是哪裡,所以我還是去在半山上的 Highland Park去看好了。就正如太平山下的夜景一定找到中銀大廈,西雅圖的夜景下看不到太空針就不是西雅圖了。一味追求高沒有意思,只有從對的角度看才覺得美。

現在最懷念的就是那太平山上及那尖東海旁的夜景,那是老家的夜景。比不上紐約的遼闊,比不上賭城的熱鬧,可是有全世界都沒有的熟悉。其實在香港活了十幾年上山頂的次數不過寥寥可數,從前不當一回事,現在卻突然懷念,就好像明明心淡的情侶,突然分手就發現對方萬樣的好。所謂珍惜,大概只是失去後的偶爾念舊罷了。

09 September 2010

讀邁克。看電影

最近在看邁克的《采花賊的地圖》,裡頭的巴黎美得不得了,也浪漫得不得了。我沒去過巴黎,不知道到底是巴黎真的美得不像話,還是只是情人眼裡出西施,就好比一個愛嬰兒的人,明明是大吵大鬧也可以聽成牙牙學語。不打緊,眼見為憑,反正巴黎早就是我人生其中的一個目的地,只是多開一個茶會,心又癢了一點而已。

看邁克的散文,定必看到大量的電影痕跡。沒辦法,電影迷看到想到的當然自然關於電影,就正如我,一個人的名字我可能記不起,可是那次見面他穿過的衫褲鞋襪我倒有信心可以倒背如流。怎麼樣的人就看到怎麼樣的世界,所以,邁克的巴黎又不一定是我的巴黎。

說到電影,倒是我興趣之一。初到美國去看電影,真不容易。全場一百多分鐘半隻字幕都沒有,十幾年的英語教育就在那時候正式報廢。難怪,我學了十幾年港式的英式英文,可是最後我來了美國啊。(雖然,我很懷疑就算我到了英國,又是不是真的聽得懂。)所以還是租片子的多。那時候我有一個習慣,先看一遍,然後再調字幕出來看一遍。印象中最慘的一次是看《8 Mile》,那幾段Rap Battle就算之後跟著字幕看還是很吃力啊。那時候我想,如果會考英文聆聽考是邊聽邊默黑人即興饒舌就真的見真章了。

美國的電影院是不設劃位的,先到先得。要舒服的看一場電影,付出金錢之外,你還得付出時間。碰上剛上映的注目作,遲到就可能得坐前排抬頭看了。現代人來去匆匆,噓寒問暖都可免則免,這樣子要乖乖排隊等霸位,終於有時間被迫交流,其實都賺了時間。

電影,還是得在電影院看。拿回家的就叫做片子。家裡頭的電視再大也不可能大得過電影院熒幕。有時候迫不得已租片子回家是因為金錢或時間實在不方便,等到有空有錢想看的早就下檔了。邁克說巴黎的電影院的映期特別長,能拖多長就多長,哪怕一星期只映一場。或者那是在等那些有心人,就像那些為了能和情人同時畢業而不惜一切延畢的留學生情侶一樣。

07 September 2010

不知足

我經常有覺得不滿足的煩惱。這大概跟懶惰及勢利一樣,是人類的劣根性吧。

物質上的不滿足倒也還好。至少知道解決的方法:買就是了。有能力就去滿足自己,沒能力就講什麼都沒用,只得恨。反正只要不犯法不勉強,用自己的錢買自己愛的東西,就當是買一個快樂就好了。

我的煩惱是能力上的不滿足。煩惱,是因為找不到解決方法,是因為無能為力。如果十萬個人中才出一個天才,那世界上至少也有十萬個天才,還有那些還不到「天才」的優等生呢?既然天才這樣多,為什麼不可以是我?可惜我還未自負得可以自以為是個天才。況且,天才的能力是天給的,天才的封號是別人給的。不是天才,唯有後天。

不滿足也因為興趣太多。小說,散文,音樂,電影,攝影均有興趣。奈何手只有一對,24小時也不會變多,到底一天可以做到的有幾多?就算不想磨周身刀,只專注一種時間亦不見得夠用。就像我想要寫小說卻發現腦子裡的東西不夠,想要讀的書雖然網上都找得到,可是還是得一本一本的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時間只會過得太快。

雖然時間從來沒有夠用過,可是是兩碼子的事。以前是覺得暑假很短,可以玩的時間過得特別快;現在總覺得真的有用到的時間特別少。又不是十幾歲的小朋友了,現在應該是我們影響世界的時候了吧。聽起來很偉大很理想,其實我想要的是將來有幾件值得自豪的事可以跟兒孫們說說故事吹吹牛,又或是將來的人講到我的事兒孫們可以驕傲的說這是我的爺爺。

也許是男人的自尊心作祟,又不甘作個普通人。我寧願因為嘗試過而失敗,也不想後悔沒試過,然後一世想著如果。雖然如果的世界很美好,甚至比現實還美好,只是如果越美好,醒來的時候也越痛苦。

現在終於明白為什麼有人會讀一輩子的書,雖然我不特別留戀學校,亦不一定要在學校才可以學得到東西,但學識是一輩子都不會覺得足夠的。終於有從前浪費了太多無謂的時間的感覺,既然補不回來,唯有學乖一點,好好用還有的光陰。

04 September 2010


























出走一下,感覺良好。

偷閒是為了走更遠的路。

02 September 2010

小黃在紐約


























「小黃」就是計程車,的士。

因為台灣的計程車都是黃色,S小姐幫它們起名字叫「小黃」,而紐約的計程車也是黃色,當然也是「小黃」。留美前以為美國計程車都是黃色的,因為《Sex and the city》看太多吧,好像除了《Sex and the city》,其他的美劇都看不到其他的計程車了。結果,美國的計程車當然不只黃色,橙綠黑白黃都有,就算在紐約,也不是只有黃色的,大概個城市都不一樣吧。

小黃,其實也算紐約的一個特色。雖然隨處可見,不特別好看不特別醜,也沒什麼紀念性,但它代表了紐約人的一部分生活。如果你覺得到紐約一定要坐一坐出名骯髒方便的地下鐵,那請你也順便坐一坐隨手可截的小黃。因為紐約的小黃不是給旅客的,它們是給紐約人的,甚至有時候,你要截它也不給你載呢,當你在拖著一兩個大皮箱的時候。

一般美國大城市的計程車都是給旅客的,給你要去景點但找不到巴士的時候,給你下飛機拖著大皮箱要去酒店check-in的時候。可是紐約小黃車費很便宜,至少比我住的或去過的城市的都便宜。它們是給上班族上下班用的,給蒲友們clubbing完返屋企用的。

到一個新的地方,要感受當地人的生活,你要坐他們的公共交通工具。所以到紐約,找機會坐小黃體驗一番吧,試試當個紐約的人。不然,女生們,就當自己是 Carrie 吧;那男人嘛.......當個破產的Mr. Big,屈就一下吧。

每一個大城市都有兩面,一面對內,一面對外;一面給當地人,一面給旅人。香港人,你去過金紫荊廣場幾多次?有沒有去過?大部份旅客都會去拍照留念,我連那座金色的東西長怎麼都不太有印象。又好比我每次跟日本的朋友說起去東京,我說東京鐵塔滿壯觀的,他就只會想到塞車,很麻煩。他們在城市看到的是生活,我們看到的是旅程。

自助旅行,應該徹底的感受一個城市,親身體驗當地人的生活,吸一口他們的空氣。在看到城市富麗堂皇的一面之餘,也找機會一探它千瘡百孔的另一面。不能只看到一個城市的好就一味的羨慕住在那裡多好多好,旅行是一回事,生活又是一回事。一頭半個月的短暫停留只能算是長期旅行,看不到終點想逃卻無處可逃的才叫生活。生活,往往都是逃亡的起點。